《新上门女婿》2018最后一场电影也是2018看过的最意识流的一部电影电影一开始就有一种阿飞正传的观感无论是配乐还是摄影画面都非常的美画面交代故事配乐烘托感情极其有王家卫的风格电影讲的是一个追寻的故事随着现实与过去推进线索一步一步展开但事情的真相却越来越朦胧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几乎已没有界限最后的长镜头梦境里每个人物的身份都有着多重隐喻男主一直追寻的所有人物所有故事都以隐喻的方式出现自己一直所困扰的梦魇都有了自己早已想好的答案所以男主不想醒来只有在梦里或许他才能平和下来即使他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现实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想找的答案或许永远都找不到只有梦里才能自我欺骗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结局来的太快始终没等到为他唱的最后了一首歌就戛然而止但如此意识流的电影虽然自己也没怎么看懂但我还是挺喜欢从“百年百部优质电影”中可以看到诸多主旋律电影的名字由这些电影也能看到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轨迹《南征北战》(1952)、《上甘岭》(1956)、《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英雄儿女》(1964)、《烈火中永生》(1965)、《地道战》(1965)这几部公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是早期主旋律片的代表作它们通常根据故事原型改编忠于时代记录与表达创作手段朴素直接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这部片子是什么风格以前类似的影片看得还真不多边看电影我脑子浮现的是英国电影《憨豆先生的假期》中那位拍酸奶广告的著名导演的电影——又臭又长沉闷无比说它臭是因为故事说的是一般人比较难接触到的四五线城市黑帮大佬情人的事很难理解这位女性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很难产生共鸣说它长一个场景的长镜头能有五六分钟观众跟着主角的背影或是脸要看半天半天长镜头开始我能瞇两觉睁开眼那长镜头还没结束呢说它沉闷无比是因为影片格调昏暗对话不能直点主题观众搞不清为什么这样问为什么那样答影片有一两处“亮点”比如那场乒乓球挑战其余的都是在昏暗与沉闷中这难道是艺术片的代表吗实在看不出艺术要有人能看懂吧那些长长的镜头完了以后要给人一些答案吧观影前有人说很多人看不懂我不信观影结束我服了——我也看不懂不过这些出奇多的长镜头和昏暗的、静止的镜头对于有失眠症的人群有极好的安抚作用在影片的第七十的分钟影片奇葩地在男主戴上眼镜时观众也要带上3D眼镜跟着男主进入虚幻的意境其实呢影片不戴立体眼镜也照看难道导演知道观众会睡着用这个方法提醒观众别闭眼吗当然说这个片子水平低那可委曲导演制片他们了那些一气呵成的长镜头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拍成的你能连皮带核统统吃光还得眼泪鼻涕一大把地盯着镜头吗有实力的演员、摄影等等显示着此片的制作实力就像那位《憨豆先生的假期》中那位广告片导演很牛的就是影片是催眠级的来自香港的陈国辉[微博]导演第一次执导非爱情电影却拍得异常地硬核将主旋律和灾难片结合在一起不仅有着毁天灭地的视觉奇观场面情感上的催泪程度更是核弹级别的阿耀选择超越生命极限的飞车我想是因为有另一种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让他这样选择Wisemensayonlyfoolsrushin智者说傻瓜才莽撞是那些接踵逝去的亲人生命还是突如其来的沉重债务究竟是哪些无常让阿耀成为了“傻瓜”...